二氯化钯的化学性质是?
熔点 :500 °C(lit.) 密度 :4 g/mL at 25 °C(lit.) 水溶解性 :Insoluble Merck :14,6990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CAS 数据库:7647-10-1(CAS DataBase Reference) EPA化学物质信息:Palladium chloride (PdCl2)(7647-10-1)
异酯工艺流程?
1. 羰化法
羰化法于1963年由美国氰胺公司(ACC)首先提出。羰化法又可分为一步和二步合成法。
1)一步合成法:一步法是异氰酸酯合成方法中最短的工艺路线。由硝基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反应,直接生成异氰酸酯。
一步法须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操作。为了保证一氧化碳对硝基化合物有足够高的反应比例,通常反应必须在19.6~29.4MPa加压下进行,也可采用更高的压力,反应温度为190~200℃。从发表的专利及论文来看,主催化剂大部分采用贵金属Pd或Rh效果较好。其中氯化钯与吡啶等芳杂环氮化物的混合物或络合物中添加一些金属氧化物为助催化剂时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并可大幅度延长催化剂的寿命,而使用镍或钴为催化剂时活性较低。此法反应条件苛刻,最大的困难是催化剂活性低,并且使用大量难回收的贵金属,因此到目前为止尚停留在小试开发阶段。
2)二步合成法:1962年ICI公司首先发表了二步法,经10年的深入研究至1972年才得到较大的发展。二步法是以含氮化合物和CO为原料,在醇类存在下进行
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第二步热分解得异氰酸酯和醇,醇可循环使用。二步合成法制备异氰酸酯,是近年来报道比较多的一种非光气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以制备烷基、芳基、芳烷基单异氰酸酯和多异氰酸酯,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方法。该反应在有催化剂或无催化剂、有溶剂或无溶剂存在下都可以进行,但为了提高收率和选择性,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和溶剂更为有利。用于这一反应的催化剂,有铜、锌、硼、钛、钒、铬元素的碳化物及氮化物,锑、铋等元素及其氧化物、硫化物或盐类,五氯化磷、氯化亚砜、硼及其氧化物,季铵盐、有机砷、有机锑等。选用溶剂时,要注意溶剂的沸点应高于所生成的烷醇(或酚)的沸点,低于所生成的异氰酸酯的沸点,最好相差50~70℃,以便于副产物———烷醇或酚及时被溶剂带出,并且易于分离;溶剂应不能与异氰酸酯产物起反应。可用作溶剂或热载体的化合物有脂肪族、芳香族的烃类、酮类、醚类、酯类、砜类等。
2. 氨基甲酸酯阴离子脱水法
该方法用CO2作为光气的替代物。氨基甲酸酯阴离子可通过向伯胺与1~4当量的有机碱(例如Et3N,N-环己-N′,N′,N″,N″-四乙基胍等)溶液中加入CO2(101.3kPa)来制备。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1当量的含磷亲电试剂(POCl3、PCl3、P4O10),可发生脱水放热反应,获得高收率与选择性的异氰酸酯,同时生成了相应的盐。尽管该过程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温和条件下生产异氰酸酯的路线,却有大量的废盐生成。其研究方向是在保证同样高的选择性和异氰酸酯的收率前提下,应用非卤试剂,以便尽可能少或不生成废盐。该路线包括了线性酸酐水解得单三乙铵盐,接着用NaOH或Ca(OH)2中和释放三乙胺得到邻磺基苯甲酸钠盐。该盐通过硫酸(或通过离子交换柱,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用硫酸等强酸)质子化转化为自由酸,自由酸然后热脱水得到邻磺基苯甲酸酐。
3. 异氰酸酯的新制法
(1) 最近工业上有一个制造甲基异氰酸酯的新方法,它是甲基甲酰胺在Pd、Pt等催化剂存在下,选用如苯、二甲苯或甲苯等疏质子溶剂,于50~300℃脱氢而得。
(2) 杜邦公司报道过一氧化碳与甲胺反应制异氰酸酯的情况。此过程目前尚在继续研究,副产较多。催化剂还在改进中。(3) 卤仿β-消去法是1999年提出的一种绿色新工艺。
三卤甲基基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反应速率。三溴代乙酰胺于室温下,就可进行溴仿β-消去;三氯代乙酰胺的氯仿消去则需要加热至80℃数小时;对于三氟乙酰胺加热至120℃两天仍没有反应发生。反应所需的三氯或三溴代乙酰胺可通过胺与三氯代或三溴代乙酰基氯化物制得。使用这些乙酰基试剂明显的有利之处是价格合理、三卤代乙酰胺收率高(80%~90%),并能长期储存。该反应过程尚在研究中。
什么物品含有金属钯?
含钯最多的有:催化剂;钯银触点; 含钯化合物(如氯化钯、硝酸钯、四氨钯、氧化钯等); 钯管片、边角料等,电路板 、高钯金属烤瓷牙。
钯(Palladium),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元素符号Pd,是铂族元素之一。钯金的纯度极高,外观与铂金相似,自然状态下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而且永远不会褪色。钯金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具有延展性。
金属钯有什么用途?
钯钯是第五周期Ⅷ族铂系元素的成员,是由1803年英国化学家武拉斯顿从铂矿中发现的化学元素,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主要化合物二氯化钯(PdCl2)、四氯钯酸钠(Na2PdCl4)和二氯四氨合钯。 二氯四氨合钯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中稳定,加热至 800℃,钯表面形成一氧化钯薄膜。钯能耐氢氟酸、磷酸、高氯酸、盐酸和硫酸蒸气的侵蚀,但易溶于王水和热的浓硫酸及浓硝酸。熔融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过氧化钠对钯有腐蚀作用。钯的氧化态为+2、+3、+4。钯容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如K2[PdCl4]、K4[Pd(CN)4]等。
塑料上镀银的正确方法?
1、除油。由于塑料制品表面常沾有指纹、油污等有机物,以及靠静电作用而附着的灰尘等无机物,这些污垢都应加以去除。常用于除油的碱性试剂有硅酸盐和磷酸盐两类,其中硅酸盐会在表面形成硅酸盐薄膜,对后续浸蚀处理有影响,所以通常使用磷酸盐除油剂。
2、预浸蚀。由于工程塑料及超工程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能好,一般难以被化学药品浸蚀,因此在浸蚀之前要进行预浸蚀,预浸蚀常使用有机溶剂,利用有机溶剂使塑料表面产生膨润,经过预浸蚀处理可提高浸蚀加工效果。
3、浸蚀。浸蚀是采用强氧化剂或强酸、强碱对塑料进行化学处理,使塑料表面有选择性的溶解,产生凹凸不平的固定点—,结果使电镀产生良好的外观并保证镀层附着性好。在强氧化剂的浸蚀作用下,填充剂溶解脱落而在塑料表面形成固定点,含有酯类结构的塑料在强酸、强碱浸蚀下会解离而形成活化的固定点。
4、中和。经浸蚀处理后,去除塑料表面残留的浸蚀剂,如用盐酸做浸蚀剂,需用氢氧化钠等碱中和,如用铬酸做浸蚀剂,表面上有残留的铬酸,会使后续的非电解电镀产生的镀层无法在塑料表面形成,导致镀层附着下降,外观不好,此时通常使用有还原性的盐酸或有机酸去除之。
5、表面清理。对工程塑料和超工程塑料需要这一步骤,目的为在后续的添加催化剂处理步骤中提高表面对催化剂的吸附性。
6、添加催化剂及活化处理。为使非电解电镀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塑料表面要吸附催化剂,具体作法为把塑料浸渍在含有氯化钯和二氯化锡的溶液(催化剂C)中浸渍。
7、非电解电镀。非电解电镀(又称化学电镀)是不依靠外界电流作用,而依靠化学试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物体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的方法,利用甲醛或还原性糖与银氨络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塑料表面沉积一层银。
钯的主要用途?
1、钯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也是国际贵金属投资市场上的不容忽略的投资品种。
2、钯在化学中主要做催化剂;钯与钌、铱、银、金、铜等熔成合金,可提高钯的电阻率、硬度和强度,用于制造精密电阻、珠宝饰物等。而最常见和最有市场价值钯金首饰的合金是钯金。
3、主要用于制催化剂,还用于制造牙科材料、手表和外科器具等。
4、氯化钯还用于电镀;氯化钯及其有关的氯化物用于循环精炼并作为热分解法制造纯海绵钯的来源。
氯化钯矿选矿设备怎样对氯化钯进行回收提纯?
杂质多或难以溶解.可以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体积比为3:1]溶解.赶硝[除NO??﹣]加氨水络合或不赶硝加氯化铵沉淀钯.加水合肼还原成海绵钯.然後用王水溶解.赶硝.浓缩.结晶.乾燥。如果有水不溶性杂质,用重结晶的方法。

评论